战国琉璃珠
2024-01-15 来源:网络阅读:1638
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中国琉璃文物的关注度颇低,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琉璃是纯外国血统的舶来品,直到上世纪30年代起,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湖北、湖南一带出土琉璃器物的成分分析,才逐步为中国产琉璃正名:西方琉璃成分多以钠钙为主,而中国出土琉璃成分多以铅钡为主,足见二者应当隶属于两个几乎没有交点的历史发展脉络。古人道:“大都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散琉璃脆。”相较于钠钙琉璃,铅钡琉璃材质更为娇贵。事实上,战国时期的楚国和齐国的临淄地区,为彼时琉璃的两大生产中心,这颗宛若秋水凝霜的琉璃珠,正是铅
钡琉璃中的“国货之光”。
琉璃因其通透灵动的属性,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美好与想象。琉璃既可以是感念天地动容日月的美人西施泪,又可以是鲛人向月而泣的沧海月明珠,还可以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净无瑕秽的修悟净所……而1978年,湖北曾侯乙墓百余颗琉璃珠的出土,人们不禁又将“随侯珠”与琉璃联系了起来。约3000年前的西周,在今湖北一带,有一个边陲小国——随国,某日国君随侯巡游溠水故道,偶遇一条受伤的巨蟒,随侯念其有灵,命随从为之上药包扎,蛇乃去。一年后,大蛇口衔一颗大珠前来报恩,珠径寸余,夜幕里泛光,精耀美丽。这就是“得之者富,失之者贫”的灵蛇之珠“随侯珠”,亦曰“月明珠”。据考证,随国亦名曾国,随侯亦即曾侯,曾侯乙墓琉璃珠的出土,无疑为我们探寻早已消逝于历史的“随侯珠”
详情联系:北京星禾文化会展服务有限公司
公司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丰管路西国贸大厦1028室